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告110年六大食安新政策 掃QR code就能查到肉品稽查抽驗結果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布110年度《臺北市食品安全自治條例》規劃6項新政策,針對豬肉源頭至販售端,為了讓消費資訊更透明,元旦迄今除輔導臺北市販售生鮮肉品11家通路設置「不含萊克多巴胺專區」,另於臺北市食材登錄平台設置「肉品專區」,公開市售肉品標示稽查及抽驗結果。即日起餐廳、小吃店等業者也可填妥自願優先稽查肉品產地標示需求書,現場完成豬(牛)肉原產地標示及備妥來源證明等原產地證明文件供查核。臺北市衛生局將發放「標示查核結果QR code」予稽查合格業者,消費者在用餐或選購時可用手機掃描QR code查詢稽查抽驗結果,作為消費時的參考。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說明,北市衛生局以「市民參與」、「安心外食」及「資訊透明」為三大主軸,每年固定於3月公布《臺北市食品安全自治條例》新政策,分階段納管各類別及規模之業者,迄今已完成42項公告,納管44個業別,都是為了讓民眾能安心外食。臺北市衛生局今(110)年持續為市民把關食品衛生,為因應元旦起中央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容許量之豬肉進口及食品標示新制上路,今年將著重於市售肉品的管理,包含1月公告販售散裝生鮮豬肉之連鎖超商、超市及大賣場設置不含萊劑專區、肉品進口商強制自主檢驗及7月進口肉品業者揭露肉品來源資訊,另將於6月公告連鎖飲冰品業者應定期檢查及分區管理、7月及9月公告大專校院餐廳、連鎖烘焙業強制申請餐飲衛生管理分級共六大食安新政策,以營造食品安全衛生的消費環境。
臺北市衛生局進一步說明,為了讓消費資訊更透明,針對豬肉販售端,元旦迄今已完成2,416家業者豬肉來源標示稽查,另元旦依《臺北市食品安全自治條例》公告「連鎖超商、超市及大賣場設置不含萊劑專區」,目前臺北市販售生鮮豬肉之11家通路共212間門市已設置「不含萊克多巴胺專區」,後續針對源頭端,7月將進一步公告進口肉品業者強制食材登錄,食材登錄平台將新增「進口肉品專區」,讓消費者可至臺北市食材登錄平台肉品專區查詢。臺北市衛生局即日起也同步發放「標示查核結果QR code」予稽查合格業者,可張貼於營業場所供消費者查詢,業者如有優先稽查需求也可至專區閱讀注意事項及填妥「自願優先稽查肉品產地標示需求書」,北市衛生局將納入優先稽查名單,其它新政策包含6月公告「連鎖飲冰品業者」應定期檢查販售區及庫存區食材狀態,7月及9月公告要求大專校院餐廳及連鎖烘焙業強制申請餐飲衛生管理分級。
北市衛生局將持續以食安自治條例分批、分眾納管高風險及高關注之各類業者,同時執行各項食品稽查抽驗專案,讓民眾安心外食,也於食藥粧網路地圖(iMAP)及臺北市食材登錄平台公布稽查結果及蔬果、水產品及肉類等食品抽驗監測結果,讓民眾隨時可以掌握臺北市食安查核的動態資訊。民眾如想知道更多食安資訊,或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108,亦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