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碳烤水產製品安心吃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布水產製品PAHs檢驗結果
為維護民眾食用包裝水產製品之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以氣相層析串聯質譜儀分析30件市售包裝水產製品,檢驗食品中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以下簡稱PAHs)含量,檢測結果苯駢芘(benzo(a)pyrene, BaP)均未檢出,且PAHs均小於2.0 μg/kg,合於衛生法規。
因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10年1月1日起新增納管包裝「燒烤」水產製品之苯駢芘(BaP)限量標準為2.0 μg/kg以下。北市衛生局依據食藥署最新公開修正「食品中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之檢驗方法」,分析4種PAHs (benzo(a)pyrene、benzo(a)anthracene、chrysene及benzo(b)fluoranthene),檢驗30件網路販售產品,包含碳烤魷魚(絲)片、煙燻魷魚(絲)片、香魚片、鱈魚棒、碳烤烏魚子等,皆未檢測出苯駢芘(BaP);另外有3件碳烤魷魚絲檢出chrysene,濃度介於0.8 μg/kg-1.0 μg/kg,其總和PAHs皆小於「降低食品中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含量之作業指引」修正草案之限量,均符合規定。
PAHs為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苯環所形成之化合物的總稱,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已提出多種PAHs具致突變性或致癌性,其中以苯駢芘(BaP)之致癌性最強,屬於1級致癌物,即流行病學中確認為人類致癌因子;benzo(a)anthracene、chrysene及benzo(b)fluoranthene則屬於2B級致癌物,在動物及體外實驗中確認有遺傳毒性與致癌性,惟未有人類致癌性證據。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如煙燻或燒烤,可能因有機物不完全燃燒而產生PAHs,本次檢驗發現煙燻或碳烤類水產製品有微量PAHs,皆符合降低食品中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含量之作業指引。
北市衛生局提醒,衛福部公告訂定之「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針對不同食品類別訂定苯駢芘(BaP)限量。食藥署亦於109年9月25日預告「降低食品中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含量之作業指引」修正草案,規範上述4項PAHs限量。建議食品業者參照前述指引,自主檢視產品生產過程之各階段,尤其是煙燻、乾燥等經高溫處理的步驟,調整並確認適當之 PAHs 減量操作條件。
消費者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家熱線:1999。以上相關訊息,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