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夏防暑3要訣 夏季食安5撇步
臺北市熱浪來襲,多日出現36°C高溫橙色燈號,為避免因熱傷害導致健康危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加強衛教宣導、緊急醫療應變,呼籲民眾戶外活動掌握酷夏防暑3要訣「多喝白開水」、「選對時地」、「注意穿戴」,提高警覺避免中暑;如有出現體溫高於40℃、脫水、肌肉痙攣、情緒不穩等疑似中暑症狀,緊急送醫,將熱傷害程度降至最小。夏季溫度高,易有食材變質情況,為避免食品中毒落實夏季食安5撇步,快速掌握食安重點,讓飲食健康無憂。 酷夏避免熱傷害 預防中暑3要訣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建華局長提醒在高溫環境下進行戶外工作者或活動者更應注意防護3要訣,以避免熱傷害: 如發現周邊的人出現體溫升高、心跳加速、無法流汗、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搐、昏迷等熱傷害症狀時,尤其下列危險族群:嬰幼兒、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應即時依急救5步驟「蔭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將患者移至蔭涼通風處,鬆脫患者衣物平躺休息,若有熱痙攣的抽筋情形,適度將抽筋的肌肉拉長伸展,可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在患者意識清楚狀況下,提供水或電解質飲料,並儘速送醫。 夏季食安5撇步 聰明防護不中招 近日全臺天氣炎熱,加快細菌滋生速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應多加注意食品安全,運用「夏季食安5撇步」,正確處理與保存食材,提升飲食安全: 市民朋友在外用餐,可至衛生局「iMAP食藥粧網路地圖」(https://imap.health.gov.tw/Index.aspx) ,查詢臺北市餐飲業者歷次稽查結果與場所相關資訊,即時掌握餐廳食安訊息,作為選擇店家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