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111年失智月活動 善用社會處方箋 實踐健康生活新主張

發稿日期:111年11月29日


臺北市聯合醫院「111年失智月展覽活動」,今(29日)起連續3天(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華山文創園區中4A紅酒作業場舉行,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璩大成總院長、黃弘孟副總院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林夢蕙科長、臺北市立大學邱英浩校長,攜手邀請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家交響樂團NSO、中央研究院、國立臺灣圖書館、果陀劇場/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全聯福利中心、臺北市營養師公會、臺北市立大學、老松國小/愛來學苑等10個友善合作夥伴共襄盛舉,合力完成主題式展覽,呈現社會處方箋成效,期盼讓觀展民眾瞭解,失智症其實是需要透過「陪伴」及「社交活動」減緩認知功能的衰退。


璩大成總院長致詞時表示,北市聯醫自108年開始推動失智症社會處方箋,協助不同領域的機關團體認識失智症,提供教育訓練及組織間交流,讓更多單位能投入失智症照護的一環。由合作機關規劃、設計一系列活動,透過醫師開立處方箋讓失智長者參與各場域活動,增加接觸新事物的機會。今天這場活動特別有意義,不但有衛教主題區,協助民眾及照護者獲得正確資訊,也將失智長者參與「社會處方箋」拍攝成影片,讓更多人可以得知社處方箋執行的樣貌,以及對長者帶來的正向效果。


失智症中心劉建良主任進一步說明,北市聯醫長期致力於推動失智症患者友善社區,在服務過程中利用歐洲的治療新趨勢,建議失智症患者及其家人以「社會處方箋(Social Prescribing)」非藥物性治療,走入社區、博物館參與文化藝術活動,扭轉看病吃藥的傳統觀念。今年展覽主軸以「這樣伴,不失智」為策展核心,呈現運用「社會處方箋」中的「博物館處方箋、音樂會處方箋、戲劇處方箋、志工處方箋、圖書館處方箋、食物處方箋、舞蹈處方箋、學習與教育處方箋」等模式所帶來的成效,透過訪談影片及展區成果布置可以看見每種社會處方箋帶來不同的成效與反饋,在這座城市不同的角落,創造美好的回憶與故事;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展現「文化平權」概念,提高失智患者及家庭之社會參與率與社會共融。


活動現場另規劃衛教展區(失智健康識能攤位),以四大內容提供諮詢服務,包含「記憶智造」主題強調社交生活的重要性,以「樂齡照護」主題提供豐富的失智症照護資源簡介,讓患者與家屬更快適應生活,以「預立醫療」主題宣導自主生活的觀念,並以「友善關懷」為主題,提供友善社區資源,讓失智患者也能快樂生活;動態活動則設計社會處方箋相關內容,包含:每日兩場的社會共伴體驗工作坊,限量開放民眾預約報名,帶民眾體驗鐵道歷史、故宮國動動操、貼花體驗、甲骨解密、琉璃珠手作、飲食安心選等多元體驗課程,展現社會處方箋的良方妙用。


除社會處方箋主題展及體驗工作坊之外,另於主舞台區規劃動態系列活動,包含戲劇處方箋邀請到果陀劇場由活化歷史資深帶領人帶領年滿60歲長者述說自己的生命故事,透過「說」與「聽」進而顛覆大家對「老」的刻板印象和認識「老」的不同面向;而生活處方箋-太極導引,帶領民眾一起練習,重新發現呼吸與身心的關聯,以及音樂處方箋邀請夢想者聯盟透過音樂,唱出最真實的人生故事,活動豐富多元,歡迎民眾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