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衛教宣導影音短片

疾病概述

結核病是一種目前仍普遍存在於全世界,尤其是未開發及開發中國家的慢性傳染病,它是由結核桿菌感染所造成的,在初感染時,大約95%的人會因自身的免疫力而未發病,但會有終身再活化的潛在危險,只有5%的人在初感染後結核菌會經由血行或淋巴液之散播造成肺內或肺外結核(如:結核性腦膜炎)。經過初感染而未發病的人,日後也可能因外在再感染而發病。
結核病可以發生在人體任何器官或組織,如淋巴結、腦膜、胸膜、腎臟、骨骼、皮膚、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在臺灣比較常見的肺外結核是淋巴結核及骨結核,其次為結核性腦膜炎,肺外結核的發生率遠比肺結核來得低。

若給予適當的抗結核藥物治療,結核病幾乎可以百分之百痊癒,但若不予治療,則在3年內,約有一半的病人會死亡。在臨床上病人常見的症狀有咳嗽、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咳血等。唯這些症狀在其他慢性胸腔疾病亦會出現,故只能作為診斷上的參考之用。

 1.皮膚結核菌素測驗(TST):

結核菌素是萃取自結核菌的蛋白質,以一定量之結核菌素在受測試者左前手臂內側進行皮內注射,注射點針孔極小,無需敷藥或覆蓋紗布,注射後即可正常活動,其後必須於48至72小時內由專業人員記錄反應;TST促發過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少數人在注射部位會產生輕微紅腫或潰瘍,這是免疫反應的現象,類此輕微反應通常毋須治療,只要保持清潔乾燥即可;極少數的人在接種後產生皮疹、搔癢、紅腫或起水泡情形。

TST判讀方法為量測反應硬結橫徑大小,10mm以上為陽性;未曾接種卡介苗,或是有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惡性疾病、器官移植或其他免疫功能不全疾病(包括使用類固醇劑量相當於15 mg/day prednisolone以上超過一個月)者,則以5mm做為陽性判讀標準。

目前我國針對未滿5歲之接觸者提供TST做為潛伏結核感染檢驗工具。

2.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

IGRA是一種用來診斷是否感染結核菌的抽血檢查,偵測血液中T細胞對於結核菌抗原的免疫反應,定量T細胞釋出的丙型干擾素做為判讀標準,相較於TST,靈敏度較高,適合用於接受卡介苗多次接種的接觸者或免疫不全的病患,但目前國際間對於IGRA用於未滿5歲兒童之潛伏結核感染診斷,尚無完整研究資料,無法做為判斷標準。

目前針對5歲(含)以上之接觸者及高風險族群提供IGRA做為潛伏結核感染檢驗工具。

3.潛伏結核感染治療:

只有診斷工具其實還不夠,必須搭配治療才可以有效避免後續發病、傳播。針對潛伏結核感染診斷為陽性者,公衛人員會轉介其至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合作醫師處進行治療評估,若排除活動性結核病的可能或其他無法治療的因素後,醫師會建議進行潛伏結核感染治療,避免後續發病,傳染給摯愛的人或是影響已排定的重要行程。

4.細菌學檢查:

結核病的病原體是結核菌,因此經由驗痰發現結核菌,才是肺結核最重要的診斷依據。痰裡有結核菌的病人,因為具有傳染性,也是結核病防治的重點對象。痰細菌學檢查一般採用塗片抗酸菌染色及結核菌培養二種方式,痰塗片可偵測出痰中細菌量大的病人;至於痰中細菌量小的病患,即痰塗片陰性者,可藉由痰培養發現細菌。經過研究顯示,同樣是培養陽性的病患,塗片陽性者的傳染性是塗片陰性者二倍以上;而同樣是塗片陰性,培養陽性者的傳染性只比培養陰性者增加少許且不具統計學意義,所以痰塗片陽性的病人,傳染性最高,是最優先治療管理的對象。

5.胸部X光檢查:

當痰液中找不到結核菌時,亦可由胸部X光檢查加上病人的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之數據,作為肺結核的臨床診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