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冬病夏治三伏貼

發稿日期:109年7月30日

夏日炎炎,氣溫屢創新高,常使人心浮氣躁。然而,隨著天氣越來越熱,也表示約莫到了三伏天的時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暉哲指出,一年之中,最熱的節氣並不是夏至,而是落在小暑、大暑、立秋這三個節氣,也就是俗話所謂「熱在三伏」。

周暉哲表示,三伏天也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藉由天地之間的旺盛陽氣,人體氣血也浮至身體較為表淺的部分,此時毛孔常開、皮膚也較為疏鬆,膚腠開泄,排汗以助散熱,適應天地間環境之變化。此時,若貪涼飲冷,整天吹冷氣、喝冷飲或吃次,反而容易感冒。「三伏貼」則是藉由使用一些辛溫藥物,敷貼於身體適當穴位,以助受寒邪入侵之臟腑驅散寒氣,恢復其循環及功能,以達強壯身體的目的。而待時節入冬,外界寒邪復盛,夏日所提振的陽氣可增強臟腑抵禦寒邪的能力,此謂之「冬病夏治」也。

目前有許多相關研究證實「三伏貼」對於過敏性鼻炎、氣喘都有明顯療效。此外,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還可減少其急性發作的頻率與急性發作的持續時間,也對於與過敏相關的IgA、IgE、IgG、IL-4 及IFN-γ,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研究指出,19歲以下的兒童療效較成人為佳。而連續治療三年,則可以達到更長久穩定療效。

明末清初醫家張璐在其著作《張氏醫通》記載:「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現代則是常用細辛、丁香、白芥子、延胡索、甘遂、薑汁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的藥物,做成藥餅後貼於適當穴位。但應注意的是,其中部分藥物有較強毒性,民眾不宜自行購買製作,以免不慎造成傷害。另外周暉哲提醒,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三伏貼,尤其當正在發燒、嚴重身體不適的病人、孕婦、三歲以下的兒童,或有多重慢性病的病人,都應特別注意,仍應經合格中醫師診斷後才決定是否適合三伏貼的治療。

2020年的三伏天分別是:「初伏」7月16日、「中伏」7月26日及「末伏」8月15日。雖然三伏天現在已過了約一半,但此期間仍屬陽氣旺盛之時,還是可以進行三伏貼治療,未敷貼的民眾可把握時間「春夏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