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結核病防治最後一哩路〜潛伏結核感染治療

發稿日期:109年3月19日

臺北市結核病發生率多年來居全國最低,防治的最後一哩路,我們積極推動「潛伏結核感染治療」防疫策略,為與全球同步邁向2035消除結核目標而全力以赴。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護理長謝英慧指出,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列國內第三類法定傳染病,由於人體的免疫系統可壓制細菌,因此當結核桿菌進入人體後,並不會立即發病,根據體內細菌的活躍狀態,結核病可分為潛伏期與可傳染期兩期,藉由X光與驗痰檢查可診斷出結核病發病進入傳染期階段個案。

而潛伏結核感染檢查則可診斷出結核病尚未發病潛伏期階段個案,目前潛伏結核感染檢查工具5歲以下以結核菌素皮膚測試(TST),5歲以上則以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抽血檢查。實務面接觸者之追蹤資料顯示,其發病為一般民眾發病的8~240倍,其中又以小於12歲以下差異最大,愈年幼之接觸者,感染後之發病機率愈高,尤其是學齡前之幼童約為同齡者發病機率的240倍,而成人則為同齡者之8~50倍。
目前結核病防治重點在結核病接觸者追蹤管理,針對「潛伏結核感染」檢查陽性個案,適時轉介醫療評估予預防性治療,避免非預期性發病衍生傳播與後續漫長複雜的治療過程。

謝英慧說,結核病通報個案與相關接觸者都須配合公衛追蹤管理而不得拖延與拒絕,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1條規範作業:「衛生單位於接到傳染病報告或通知後,應迅速檢驗診斷,調查傳染病來源,施行適當處置,傳染病病人及相關接觸者對於前項之檢驗診斷、調查及處置,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若接觸者檢查結果為「潛伏結核感染」,雖尚不具傳染力但日後發病風險高,終生有高達5〜10%機會發病成結核病,且潛伏感染者若即早接受預防性治療,可降低73-90%的發病機率,避免發病傳染給摯愛的親人及親近朋友。

結核病防治的成功關鍵,除早期發現與治療外,更重要的是大家對這疾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含診斷檢查、治療用藥、預防與追蹤事項與政策法規等,在此呼籲結核病防治的最後一哩路,強化預防與追蹤事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潛伏期階段的「潛伏結核感染」者請先不要擔心,您尚不是結核病人,也不具傳染力,但您需要盡速接受「潛伏結核感染治療」以降低發病機率。

目前有6種治療處方,由專業醫師評估提供最合適您的處方用藥,我們則提供「潛伏結核感染都治」服務,全程陪伴直至您完成治療。若有相關「潛伏結核感染」篩檢或治療相關問題,歡迎撥打昆明防治中心/結病防治組2370-3739分機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