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當小酌成貪杯,戒酒不能只靠意志力! 三種戒酒藥物助你脫癮而出

發稿日期:112年5月18日


飲酒導致的個人健康問題及公共危害一直是各國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年全球有300萬的死亡人數與酒精有關,佔所有死亡人數的5.3%;此外,酒精能導致200種以上的疾病或傷害,造成個人、家庭與社會沉重負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多年前已將酒精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與輻射、菸草和石棉並列為最高風險。WHO今年也聲明指出,「健康飲酒量並不存在」,從第一滴酒開始,飲酒者的健康就被逐漸侵蝕。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李宜庭指出,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研究估計,全台約有2%~5%的成年人有酒精使用疾患。但酒癮患者往往不願意就醫,認為可以靠意志力控制飲酒,又或者輕忽酒精帶來的危害,直到健康終於亮起紅燈才願意治療。患者常反覆嘗試戒酒,卻又反覆因無法控制飲酒而感到灰心喪志、自我懷疑,單打獨鬥的戒酒路滿是坎坷。


事實上,研究已知酒癮是一種高度復發性、慢性的大腦疾病,患者大腦的酬賞迴路在疾病導致功能失調情況下,即使患者知道飲酒不好、再怎麼想戒酒,受傷的大腦只要受到誘發,還是會像剎車系統失靈的跑車一樣無法控制。正因酒癮具有其「生理」因素,單靠意志力是很難戒除的;好比糖尿病患者表示要靠意志力把高血糖降下來、或跌倒骨折的患者表示要靠意志力站起來走路一樣天方夜譚。


曾經,酒癮的藥物治療只有disulfiram(戒酒發泡錠)可供選擇,服用後如果飲酒,藥物會干擾酒精代謝而產生難受的生理症狀,因而讓患者產生嫌惡效應來達成戒酒效果。許多患者害怕貪杯後的不適感,乾脆停藥、不回診了。所幸,越來越多種的戒酒藥物為酒癮治療帶來曙光;例如naltrexone(納曲酮、拿萃松)利用減少飲酒後興奮與刺激的效果來減少對酒精的渴求,而acamprosate(戒酒妥、阿坎酸)則能調節神經功能、減少酒精戒斷的不舒服及對酒精的渴望。這兩種藥物在美國已被列為第一線治療藥物,且即使不小心「破戒」,藥物對於預防返回重度飲酒仍有相當效果。


當然,戒酒不能只靠意志力,酒癮也並非只靠藥物治療就會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不但能提供完整的三種酒癮治療藥物選擇,藉由「醫病共享決策」(SDM),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其身體狀況、病史、家庭環境等因素,與患者討論出最適合的藥物方案;松德院區也提供門診動機式晤談、簡短介入、戒酒心理團體等非藥物治療,讓不同嚴重程度的酒癮患者都能獲取具科學實證的治療模式。


李宜庭強調,酒癮是一種「可治療」的大腦疾病,就醫治療能讓戒酒的路走得更長久順遂。建議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已有酒癮問題,可至精神科就醫,讓醫師協助您脫癮而出。

 

參考:

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工具:拒絕酒害-哪種酒癮治療藥物適合我?https://sdm.tpech.gov.tw/sdm/xcsdm/cont?xsmsid=0I344395713692901115&sid=0K322547868686027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