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NS1抗原快速診斷試劑
衛生局提醒雨後清除積水容器 預防登革熱與屈公病
臺北市114年已累計27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為全臺最多,日前楊柳颱風過境,帶來風雨影響家園環境,加上近日天氣炎熱,均有利於病媒蚊生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白線斑蚊除能傳播登革熱外,也可傳播屈公病(Chikungunya)。近期國際屈公病疫情嚴峻,北市雖無屈公病確定病例,然全國已累計17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發生,請市民朋友務必把握颱風過後1週,澈底清除戶內外的積水容器,以降低蚊媒傳染病的傳播風險。
北市衛生局統計,今年截至8月18日北市已累計27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感染來源9成以上(92.6%)為東南亞國家,其中以印尼9例為最多,其次為泰國5例,馬來西亞、菲律賓及越南各3例。
北市衛生局說明,屈公病最早於1952年於非洲發現,在我國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包含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不過兩者疼痛特徵不同,登革熱俗稱「斷骨熱」,全身關節疼痛像骨頭斷掉一樣,而屈公病則以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及腳踝疼痛較明顯,部分屈公病患者甚至可能出現持續數週至數月之嚴重關節疼痛,屈公病的英文「Chikungunya」即源自非洲土著語言,意指「痛得將身體彎起來」。
北市衛生局提醒,目前雖尚未出現登革熱及屈公病之本土疫情,惟暑期是國人出國旅遊旺季,如計畫前往東南亞國家、中國廣東省或其他登革熱或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請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儘量穿著淺色寬鬆長袖衣褲,外出時可使用經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以減少病媒蚊叮咬之傳播風險。民眾返國後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噁心或腹痛等登革熱或屈公病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確保自身健康。
北市衛生局呼籲市民務必落實環境巡檢及清除戶內外孳生源,並留意登革熱或屈公病症狀,以保護自己、家人及其他社區民眾的健康。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 | ![]() |
北市大安區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呼籲民眾仍應落實孳生源清除並做好防蚊措施
北市萬華區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雨後請落實孳生源清除 如有症狀儘速就醫
臺北市中正區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提醒民眾落實孳生源清除 如有症狀儘速就醫
文山區公所立牌公告菜園為登革熱高風險場域 籲民眾避免進入以防止疫情擴大
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 落實「巡、倒、清、刷」清除登革熱孳生源
公告-因應登革熱/屈公病疫情防治之需,公告本市「防止病媒蚊孳生,預防登革熱/屈公病」之孳生源清除及防疫措施。
臺北市單週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呼籲民眾落實孳生源清除 如有症狀儘速就醫
臺北市11月28日至12月5日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年齡約50多歲居住於信義區,潛伏期間曾有高雄市活動史,發病時有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登革熱典型症狀,就醫通報後於11月28日確診,同住家人皆無症狀。信義區區級應變工作小組已發動社區清潔,進行社區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12月5日,臺北市累計96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境外移入44例、本土病例52例,其中本土病例44例已監測期滿,餘8例尚在監測中。
北市衛生局呼籲,近日受鋒面影響氣溫下降偶有降雨,請市民加強環境巡檢,進行積水清除、容器減量,並落實「巡、倒、清、刷」,至登革熱流行地區活動時注意防蚊措施,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及皮膚裸露部位要塗抹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以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噁心、腹痛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 | ![]() |
臺北市單週新增4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呼籲民眾落實孳生源清除 如有症狀儘速就醫
臺北市11月22日至28日新增4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個案潛伏期間均有南部活動史,其中曾至臺南市2位、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位。年齡介於20至60多歲,居住地分別為文山區、大安區、中山區及信義區各1例,確診個案發病時均有發燒、頭痛、肌肉痠痛、骨頭痛等登革熱典型症狀,就醫通報後於11月22日至27日間確診,同住家人皆無症狀。各行政區區級應變工作小組已發動社區清潔,進行社區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11月28日,臺北市累計94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境外移入43例、本土病例51例,分別分佈於文山區10例、北投區9例、中山區、大安區及萬華區各5例、內湖區及士林區各4例、南港區3例、信義區及松山區各2例、中正區及大同區各1例,其中42例已監測期滿,餘9 例尚在監測中。
北市衛生局呼籲,國內登革熱疫情雖已漸趨緩,但近一週仍確診759例,加上近日受東北季風影響氣溫下降偶有降雨,請市民加強環境巡檢,進行積水清除、容器減量,並落實「巡、倒、清、刷」,至登革熱流行地區活動時注意防蚊措施,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及皮膚裸露部位要塗抹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以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噁心、腹痛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 | ![]() |
臺北市單週新增3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呼籲民眾仍應落實孳生源清除並做好防蚊措施
臺北市112年11月9日至11月14日新增3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3位於潛伏期間皆有臺南市活動史。確定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居住地分別為內湖區、中正區及萬華區各1例,確診個案先後於11月4日至11月8日間陸續出現頭痛、發燒、眼窩痛、骨頭痛、肌肉痠痛、紅疹等症狀,就醫通報後於11月9日至11月10日間確診,同住家人皆無症狀。各行政區區級應變工作小組發動社區清潔,進行社區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11月14日,臺北市累計88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境外移入41例、本土病例47例,分別分佈於北投區及文山區各9例、萬華區5例、內湖區、士林區、中山區及大安區各4例、南港區3例、松山區2例、中正區、信義區及大同區各1例,其中34例已監測期滿,餘13例尚在監測中。
北市衛生局呼籲,近日受東北季風影響氣溫下降偶有降雨,請民眾務必加強清除室內外環境中積水容器,以減少病媒蚊孳生,並運用「巡、倒、清、刷」清除堆置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瓶及各式盆栽底盤、帆布、廢棄輪胎等,下雨過後應再加強環境巡檢,立即清除積水,並進行容器減量。如須至登革熱流行區活動時,請穿著淺色寬鬆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腹痛、腹瀉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有關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
![]() | ![]() |
臺北市單週新增4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提醒民眾落實孳生源清除、配合環境噴藥作業
臺北市112年10月31日至11月8日新增4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其中3位潛伏期間具臺南市活動史、1位具屏東縣活動史。確定病例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居住地分別為士林區、南港區、信義區及內湖區各1例,確診個案先後於10月25日至11月3日間陸續出現頭痛、發燒、骨頭痛、肌肉痠痛、紅疹等症狀,就醫通報後於10月31日至11月8日間確診,同住家人皆無症狀。各行政區區級應變工作小組發動社區清潔,進行社區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11月8日,臺北市累計84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境外移入40例、本土病例44例,本土病例分佈於11個行政區,含北投區及文山區各9例、士林區、中山區、大安區及萬華區各4例、內湖區及南港區各3例、松山區2例、信義區及大同區各1例,其中23例已監測期滿,餘21例尚在監測中。
北市接獲疑似登革熱病例通報後,即進行疫情調查,執行戶內外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藥,請市民務必配合疫情防治工作,將環境巡視及清除戶內外孳生源等環境整頓視為日常生活一環,以保護自己和家人及其他社區民眾的健康。衛生局表示,化學防治噴藥雖可立即達到降低環境中病媒蚊密度效果,但進行病媒蚊孳生源清除才是登革熱防治的根本,如須至登革熱流行區活動時,請穿著淺色寬鬆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噁心、腹痛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 | ![]() |
臺北市單週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衛生局呼籲民眾落實孳生源清除 如有症狀儘速就醫
臺北市112年10月26日至31日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70多歲男性,居住北投區,10月23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紅疹等症狀,10月25日就醫後通報採檢,10月26日研判確診。個案於潛伏期間有臺南市活動史,同住家人3位皆無症狀。北投區級應變工作小組持續發動社區清潔日,清除社區孳生源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10月31日,臺北市累計79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境外移入39例、本土病例40例,本土病例分佈於10個行政區,含北投區及文山區各9例、中山區、大安區及萬華區各4例、士林區3例、南港區、松山區及內湖區各2例、大同區各1例,其中18例已監測期滿,餘22例尚在監測中。
北市衛生局呼籲市民注意環境孳生源清除,落實「巡、倒、清、刷」,至登革熱流行地區活動時注意防蚊措施,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及皮膚裸露部位要塗抹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以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噁心、腹痛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 | ![]() |
臺北市單週新增5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提醒民眾落實孳生源清除 如有症狀儘速就醫
臺北市112年10月18日至25日新增5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 其中4位潛伏期間具登革熱流行地區活動史,含臺南市2例、高雄市及新北市五股區各1例,1例感染源待釐清中。確定病例年齡介於30多歲至60多歲,居住地分別為士林區、中山區、文山區、北投區及南港區各1例,先後於10月10日至10月23日陸續出現頭痛、發燒、眼窩痛、骨頭痛、肌肉痠痛、紅疹等症狀,就醫通報後於10月19日至23日間確診,同住家人皆無症狀。各行政區區級應變工作小組持續發動社區清潔,進行社區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10月25日,臺北市累計76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境外移入37例、本土病例39例,本土病例分佈於10個行政區,含文山區9例、北投區8例、中山區、大安區及萬華區各4例、士林區3例、南港區、松山區及內湖區各2例、大同區各1例,其中17例已監測期滿,餘22例尚在監測中。
北市衛生局表示只要有積水就易孳生病媒蚊,若未及時清理環境積水容器,容器易成為病媒蚊孳生的溫床,故請民眾加強環境巡檢,並進行積水清除、容器減量,落實「巡、倒、清、刷」,民眾外出活動或旅遊時,請做好防蚊措施,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及皮膚裸露部位要塗抹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噁心、腹痛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臺北市單週新增12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呼籲市民至登革熱流行區後3週內如有症狀儘速就醫
臺北市112年10月11日至17日新增12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其中 9位潛伏期間具臺南市活動史、2位具新北市八里區活動史及1例感染源待釐清中。確定病例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居住地分別為大安區4例、文山區3例、萬華區2例、內湖區、士林區及北投區各1例,先後於10月7日至10月14日陸續出現頭痛、發燒、眼窩痛、骨頭痛、肌肉痠痛、紅疹等症狀,就醫通報後於10月11日至17日間確診,同住家人皆無症狀。各行政區已成立區級應變工作小組發動社區清潔日,進行社區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10月17日,臺北市累計69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境外移入35例、本土病例34例,本土病例分佈於10個行政區,含文山區8例、北投區7例、大安區及萬華區各4例、中山區3例、松山區、內湖區及士林區各2例、大同區及南港區各1例,其中15例已監測期滿,餘19例尚在監測中。
北市衛生局表示登革熱潛伏期長達14天,本次確診個案多為中秋連假期間至南部探親或旅遊時被蚊子叮咬,3週內後出現登革熱症狀,衛生局呼籲民眾外出活動時,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自國內外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家後,應自我健康監測21天,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噁心、腹痛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

臺北市新增4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呼籲市民至登革熱流行區或山區活動時 請做好防蚊措施
臺北市112年10月4日至10日新增4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潛伏期間3位具臺南市活動史及1位具雲林縣活動史,年齡介於30多歲至60多歲,居住於松山區1例及北投區3例,先後於10月2日至10月5日陸續出現頭痛、發燒、眼窩痛、骨頭痛、肌肉痠痛、紅疹等症狀,就醫通報後於10月4日至10日間確診,同住家人皆無症狀。松山區及北投區成立區級應變工作小組立即發動社區清潔日,社區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10月10日,臺北市累計54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境外移入32例,本土病例22例,分佈於9個行政區,含北投區6例、文山區5例、中山區3例,松山區及萬華區各2例、內湖區、南港區、大同區及士林區各1例,其中13例已監測期滿,餘9例尚在監測中。
北市衛生局強調,颱風或強降雨後,病媒蚊密度可能上升,請民眾務必加強居家環境巡檢,落實病媒蚊孳生源清除,運用「巡、倒、清、刷」刷除容器內殘留之斑蚊蟲卵,清除室內外堆置廢棄的容器,並進行積水清除、容器減量。
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至登革熱流行區或山區活動時,請做好防蚊措施,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及皮膚裸露部位要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液,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噁心、腹痛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 | ![]() |
臺北市新增2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呼籲市民颱風前後落實「巡、倒、清、刷」 連假戶外活動做好防蚊措施
臺北市112年9月27日至10月3日新增2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分別為內湖區20多歲及萬華區60多歲男性,先後於9月21日及9月25日出現頭痛、發燒、眼窩痛、紅疹等症狀,就醫通報後分別於9月27日及29日確診,同住家人共4位皆無症狀。兩位個案於潛伏期間分別有臺南市及新北市八里筍園活動史。內湖區及萬華區級應變工作小組已發動社區清潔日,清除社區孳生源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10月2日,臺北市累計49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境外移入31例,本土病例18例,分佈於9個行政區,含文山區5例,北投區及中山區各3例,萬華區2例、內湖區、松山區、南港區、大同區及士林區各1例。
北市衛生局強調,颱風將至各地降雨頻繁,請民眾務必於颱風前加強病媒蚊孳生源清除,運用「巡、倒、清、刷」清除室內外堆置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盆及各式底盤、帆布、廢棄輪胎等,颱風過後應再加強環境巡檢,並進行積水清除、容器減量。
北市衛生局提醒,雙十連續假期民眾外出活動或旅遊時,請做好防蚊措施,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及皮膚裸露部位要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液,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噁心、腹痛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臺北市新增2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中秋連假戶外活動做好防蚊措施 如有症狀儘速就醫
臺北市112年9月20日至9月26日新增2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分別為萬華區50多歲女性及文山區40多歲女性,先後於9月13日及9月19日出現發燒、肌肉痛及紅疹等症狀,就醫通報後分別於9月23日及25日確診,同住家人共6位皆無症狀。兩位個案潛伏期皆無出國或中南部活動史,臺北市衛生局持續疫調以釐清感染源。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9月26日,臺北市累計47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境外移入31例,本土病例16例,分佈於8個行政區,含文山區5例,北投區及中山區各3例,萬華區、松山區、南港區、大同區及士林區各1例。
衛生局說明衛生單位接獲疑似登革熱病例通報後,即進行疫情調查,區公所則動員社區辦理清潔日,運用「巡、倒、清、刷」,清除戶內外孳生源及配合環境清消,以減少社區中病媒蚊孳生。
北市衛生局提醒,中秋連續假期將至,民眾外出活動或旅遊時,請做好防蚊措施,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及皮膚裸露部位要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液,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噁心、腹痛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 | ![]() |
臺北市文山區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請落實「巡、倒、清、刷」 慎防登革熱
臺北市112年9月13日至9月19日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40多歲男性,居住文山區,9月10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骨頭痛等症狀,9月14日就醫後通報採檢,9月14日研判確診。個案於潛伏期間有臺南市活動史,同住家人2位皆無症狀。文山區級應變工作小組已發動社區清潔日,清除社區孳生源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9月19日,臺北市累計44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30例,本土病例14例,分佈於7個行政區,含文山區4例,北投區及中山區各3例、松山區、南港區、大同區及士林區各1例。
北市衛生局提醒,只要有積水就易孳生病媒蚊,若未及時清理環境積水容器,容器易成為病媒蚊孳生的溫床,故請民眾加強環境巡檢,並進行積水清除、容器減量,落實「巡、倒、清、刷」,儲水容器每週至少刷洗容器壁一次、不用時請倒置或清除,減少病媒蚊孳生,除例行「巡」、「倒」外,更須加強「清」、「刷」,無論容器是否有積水,皆須注意徹底刷洗容器內壁,以清除附著的蟲卵,避免接觸水後迅速孵化為孑孓,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 詢問。
臺北市松山區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落實「巡、倒、清、刷」 防範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威脅
臺北市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20多歲男性,居住松山區,9月7日陸續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9月8日就醫後通報採檢,9月11日研判確診。個案於潛伏期間有臺南市活動史,同住家人1位皆無症狀。松山區級應變工作小組已發動社區清潔日,清除社區孳生源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9月11日,臺北市累計41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28例,本土病例13例,分佈於7個行政區,含文山區、北投區及中山區各3例、松山區、南港區、大同區及士林區各1例。
北市衛生局呼籲,只要有積水就易孳生病媒蚊,建議民眾每週定期巡查住家室內外是否有積水地點,例如:門前及屋後屋簷排水槽、頂樓久未使用的水桶等容器、地下室側溝陰井、屋後巷雜物、帆布遮雨棚等,都是容易疏忽的地方,並請民眾加強環境巡檢,並進行積水清除、容器減量,落實「巡、倒、清、刷」,除例行「巡」、「倒」外,更須加強「清」、「刷」,無論容器是否有積水,皆須注意徹底刷洗容器內壁,以清除附著的蟲卵,避免蟲卵接觸水後迅速孵化為孑孓。
北市衛生局提醒,9 月 11 日起大專院校陸續開學,請學校加強校園環境巡 檢、孳生源清除及師生衛教宣導,提醒校職員工生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 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 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 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 詢問。

臺北市中山區及南港區各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提醒民眾務必落實「巡、倒、清、刷」清除孳生源
北市新增2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居住中山區30多歲女性及南港區20多歲男性,分別於於9月1日及7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及紅疹等症狀,就醫通報後於9月8日晚間確診,兩案潛伏期都有臺南市活動史,同住家人皆無症狀。南港區、中山區級應變工作小組已發動社區清潔日,清除社區孳生源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9月8日,臺北市累計40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28例,本土病例12例,分佈於6個行政區,含中山區、文山區及北投區各3例、南港區、大同區及士林區各1例,北市衛生局提醒9月11日起大專院校陸續開學,請學校加強校園環境巡檢、孳生源清除及師生衛教宣導,提醒校職員工生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腹痛、腹瀉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
有鑑於國內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北市衛生局呼籲請民眾運用「巡、倒、清、刷」清除孳生源時,除例行「巡」、「倒」外,更須加強「清」、「刷」,無論容器是否有積水,皆須注意澈底刷洗容器壁,以清除附著的蟲卵,並於大雨後加強執行,避免蟲卵接觸水後迅速孵化為孑孓,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臺北市士林區新增登革熱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各 1 例 提醒民眾落實孳生源清除、配合環境噴藥作業
臺北市新增2例登革熱病例,為本土確定病例及境外移入各1例,均居住於士林區,其中本土病例為20多歲男性, 8月30日出現發燒、發冷、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9月3日就醫後通報採檢,9月6日研判確診,個案於潛伏期間有臺南市活動史,4位同住家人皆無症狀;境外移入病例為20多歲女性,9月4日自菲律賓入境,於機場檢疫採檢,9月6日研判確診。
因應本土登革熱病例,臺北市士林區公所已成立區級應變工作小組,由區長擔任指揮官,並發動社區清潔日進行孳生源清除,運用「巡、倒、清、刷」,檢視戶內外是否有堆置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盆及各式底盤、帆布、廢棄輪胎等,以減少病媒蚊孳生。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9月6日早上9時,臺北市累計38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28例,本土病例10例,分佈於5個行政區,含北投區及文山區各3例、中山區2例、大同區及士林區各1例。北市接獲疑似登革熱病例通報後,即進行疫情調查,執行戶內外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藥,請市民務必配合疫情防治工作,將環境巡視及清除戶內外孳生源等環境整頓視為日常生活一環,以保護自己和家人及其他社區民眾的健康。
北市衛生局說明,登革熱化學噴藥常使用含除蟲菊精或有機磷酯類的殺蟲劑,使用之劑量僅足以殺死蚊蟲,對人體毒性極低,民眾應配合噴消前後注意事項:
噴藥前:
1.先孳清:進行戶內噴藥前請先將戶內、外可能成為病媒蚊孳生源之積水容器澈底清除。
2.關閉門窗:人或寵物應到屋外並將門窗緊閉,不可待在室內,室內房間的門請勿上鎖以利噴藥工作進行。
3.保護寵物:若有飼養魚、蝦類,請將魚缸蓋好並拔掉打氣用電源,避免接觸藥劑。
4.收好食物及物品:重要物品及衣物請收拾或用報紙或塑膠袋蓋好,食物務必收入冰箱。
噴藥後:
1.通風30分鐘再入內:噴藥後請緊閉門窗至少30分鐘,再戴口罩或摀住口鼻入內打開門窗、電扇,充分通風30分鐘,使藥劑自然揮發後再進入屋內。
2.擦拭地板及家具表面:注意地板是否溼滑,小心行走,避免滑倒受傷,另請先行擦拭地板,再讓寵物入屋,以避免舔食地板殘留之藥物造成傷害,較常接觸或使用的物品,使用溼布擦拭即可,若因特別體質出現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
衛生局表示,化學防治噴藥雖可立即達到降低環境中病媒蚊密度效果,但進行病媒蚊孳生源清除才是登革熱防治的根本,如須至登革熱流行區活動時,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噁心、腹痛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臺北市文山區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提醒民眾務落實「巡、倒、清、刷」清除孳生源
臺北市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40多歲男性,居住文山區,8月31日出現發燒、發冷、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9月1日就醫後通報採檢,9月4日研判確診。個案於潛伏期間有臺南市活動史,2位同住家人皆無症狀。文山區級應變工作小組已發動社區清潔日,清除社區孳生源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9月4日,臺北市累計36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27例,本土病例9例,分佈於4個行政區,含文山區及北投區各3例、中山區2例、大同區1例。
有鑑於國內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累計確定病例逾4,000例,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運用「巡、倒、清、刷」檢視室內外環境是否有堆置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盆及各式底盤、帆布、廢棄輪胎等,如有積水務必倒掉,並進行容器減量,讓病媒蚊沒有地方產卵繁殖,並刷除容器內壁蟲卵,以避免雨後積水蟲卵有機會再孵化為成蚊,如有持續使用的容器請加蓋。
北市衛生局提醒,近期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請學校加強環境孳生源清除,並提醒校職員工生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腹痛、腹瀉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 | ![]() |
【新聞稿】臺北市新增 2 例本土登革熱病例 呼籲市民颱風前後落實「巡、倒、清、刷」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
臺北市新增 2 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分別為居住北投區30多歲男性及中山區60多歲男性,先後於8月27日及9月1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及關節痛等症狀,就醫通報後於9月2日晚間確診。其中北投區個案於8月19至20日有臺南市活動史,中山區個案潛伏期無出國或中南部活動史,衛生局持續疫調以釐清感染源。
112 年截至 9 月 3 日上午 9 時,臺北市累計 35 例登革熱確定病例,含境外移入 27 例及本土病例 8 例,其中本土病例分布於北投區 3 例、文山區及中山區各2例、大同區1例。北市衛生局呼籲,國內登革熱疫情嚴峻,且近期陸續有颱風生成,造成各地降雨頻繁,請民眾務必加強清除室內外環境中積水容器,以減少病媒蚊孳生,並運用「巡、倒、清、刷」清除堆置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瓶及各式盆栽底盤、帆布、廢棄輪胎等,颱風過後應再加強環境巡檢,立即清除積水,並進行容器減量。
北市衛生局提醒,近期各級學校陸續開學,學校要加強環境孳生源清除,並提醒校職員工生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腹痛、腹瀉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民眾到國內外登革熱流行地區活動時,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 DEET、Picaridin 或 IR-3535 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病媒蚊叮咬及疫情傳播風險。有關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
![]() | ![]() |
[新聞稿]臺北市北投區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 呼籲市民颱風前後落實「巡、倒、清、刷」 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
臺北市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60多歲男性,居住北投區,於8月19至26日有臺南市活動史,26日起陸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骨頭痛等症狀,30日就醫後通報採檢,9月1日晚間確診,目前同住及非同住家人共6名皆無症狀。
因應登革熱本土疫情,臺北市北投區級應變工作小組,發動社區清潔日進行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消。北市衛生局提醒,颱風將至各地降雨頻繁,請民眾務必於颱風前加強病媒蚊孳生源清除,運用「巡、倒、清、刷」清除室內外堆置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盆及各式底盤、帆布、廢棄輪胎等,颱風過後應再加強環境巡檢,並進行積水清除、容器減量。
112年截至9月1日晚間9時,臺北市累計33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27例,本土病例6例(文山區、北投區各2例、大同區、中山區各1例)。北市衛生局呼籲市民朋友,國內登革熱疫情嚴峻,至登革熱流行區活動時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如有東南亞、南美洲或國內中南部旅遊史,後續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痛、關節痛、出疹、腹痛、腹瀉等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有關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
臺北市中山區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 衛生局呼籲民眾落實孳生源清除 如有症狀儘速就醫
臺北市今(30)日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30多歲男性,居住中山區,8月25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痠痛等症狀,28日就醫後通報採檢,29日確診。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個案潛伏期間無出國也無中南部活動史,將持續疫調以釐清感染源。
因應登革熱本土疫情,臺北市中山區公所已成立區級應變工作小組,並發動社區清潔日進行孳生源清除,運用「巡、倒、清、刷」,檢視戶內外是否有堆置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盆及各式底盤、帆布、廢棄輪胎等,北市衛生局表示,有鑑於夏季颱風及午後降雨頻繁,提醒民眾務必進行容器減量,以減少病媒蚊孳生。
中山區公所已發動社區清潔日,運用即時通訊軟體衛教鄰里居民登革熱症狀,並加速孳生源清除、容器減量及配合社區噴消工作,也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8月30日上午10時,臺北市累計32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27例,本土病例5例(文山區2例,北投、大同及中山各1例)。北市衛生局提醒,國內登革熱疫情嚴峻,如出現登革熱相關症狀,請儘速就醫,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另國內累計登革熱病例已逾3,000例,社區中可能有隱藏個案,請市民注意環境孳生源清除,落實「巡、倒、清、刷」,至登革熱流行地區活動時注意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核可之防蚊藥劑等,以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 | ![]() | ![]() |
開學在即 北市各級學校加強各項登革熱防治整備工作
暑假即將結束,8月30日為高中(職)以下學校開學日,鑒於國內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臺北市林奕華副市長今(28)日至文山區景興國民小學視察校園登革熱防治措施,並責成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督導各級學校落實「巡、倒、清、刷」,清除積水容器及強化校園內田園基地管理等防治作為,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
為降低開學後校園登革熱傳播風險,景興國小於開學前完成校內排水溝清理,並且進行消毒投藥、清除教室內外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盆等積水容器,進行容器減量,以減少病媒蚊孳生風險。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8月26日晚間9時,臺北市累計31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27例,本土病例4例(大同區1例、文山區2例、北投區1例)。北市衛生局呼籲,夏季天氣炙熱且為颱風易生成的季節,午後常有雷陣雨,易造成環境中積水容器增加致孳生病媒蚊,再加上近期國內外旅遊人數增加,建議學校教職員工生應落實住家及校園環境巡視,清除戶內外孳生源,以營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若教職員工生自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國,請落實14天的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骨骼或關節疼痛等登革熱相關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活動史。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
![]() | ![]() | ![]() |
臺北市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 北市衛生局呼籲落實「巡、倒、清、刷」 有症狀儘速就醫
臺北市26日晚間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40多歲男性,居住北投區,11至13日有臺南市活動史,19日出現發燒、腹瀉、發冷、盜汗、肌肉痠痛、骨頭痛等症狀,24日就醫後通報採檢,登革熱NS1抗原快篩陽性,26日晚間確診。
北市衛生局接獲通報後即進行疫調及個案居住地與活動地周圍半徑100公尺範圍病媒蚊密度調查、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作業,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目前同住者2名皆無症狀。
因應登革熱本土疫情,臺北市北投區公所已成立區級應變工作小組,並發動社區清潔日進行孳生源清除,運用「巡、倒、清、刷」,檢視戶內外周圍是否有堆置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盆及各式底盤、帆布、廢棄輪胎等,並進行容器減量,已清除111個積水容器。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8月26日晚間9時,臺北市累計31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27例,本土病例4例(大同區1例、文山區2例、北投區1例)。北市衛生局呼籲市民朋友,國內登革熱疫情嚴峻,至登革熱流行區活動時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如有東南亞、南美洲或國內中南部旅遊史,後續出現登革熱相關症狀,請儘速就醫,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等,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https://health.gov.taipei/Content_List.aspx?n=8F74E2EF04E02EB6)。
![]() | ![]() |
![]() | ![]() |
臺北市文山區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 衛生局呼籲民眾落實孳生源清除 如有症狀儘速就醫
臺北市今(25)日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60多歲男性,居住文山區,為文山區第1例確診病例的非同住家人,23日經進行擴大採檢,25日檢驗結果為陽性,研判確診,目前無症狀。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疫調發現,文山區2例確診者近期皆無出國也無中南部活動史,但都有新北市石碇區烏塗地區活動史,衛生局已安排相關接觸者6人擴大採檢。臺北市文山區級應變工作小組持續針對確診個案的居住地與活動地周邊社區、學校、公園等場所進行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作業,截至8月25日已清除130個積水容器,並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8月25日中午12時,臺北市累計30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27例,本土病例3例(大同區1例及文山區2例)。北市衛生局提醒,國內登革熱疫情嚴峻,暑假即將結束,返國及返校市民人數增加,如出現登革熱相關症狀,請儘速就醫,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另社區中可能有隱藏個案,請市民注意環境孳生源清除,落實「巡、倒、清、刷」,至登革熱流行地區活動時注意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核可之防蚊藥劑等,以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 | ![]() |
【新聞稿】臺北市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 北市衛生局呼籲落實積水容器清除與容器減量
臺北市今(23)日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60多歲男性,居住文山區,8月13日出現發燒症狀,19日起陸續出現胸悶、嘔吐、骨頭痛等症狀,20日就醫後通報採檢,23日確診。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個案潛伏期間無出國也無中南部活動史,將持續疫調以釐清感染源。
北市衛生局接獲通報後即進行個案居住地及活動地周圍半徑100公尺範圍病媒蚊密度調查、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作業,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因應登革熱本土疫情,臺北市文山區公所已成立區級應變工作小組,並發動社區清潔日進行孳生源清除,運用「巡、倒、清、刷」,檢視戶內外周圍是否有堆置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盆及各式底盤、帆布、廢棄輪胎等,並進行容器減量,已清除96個積水容器。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8月23日中午12時,臺北市累計27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25例,本土病例2例(大同區及文山區各1例)。北市衛生局呼籲,暑假即將結束,如有東南亞、南美洲或國內中南部旅遊史之民眾,後續如出現登革熱相關症狀,請儘速就醫,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另提醒民眾注意防蚊措施,出門可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核可之防蚊藥劑等,以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登革熱相關資訊可至北市衛生局官網登革熱專區查詢([連結]),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 | ![]() | ![]() |
【新聞稿】北市新增5例確診登革熱境外移入均有泰國旅遊史 衛生局呼籲出國至東南亞做好防蚊措施 返國後出現疑似症狀儘速就醫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自8月11至16日新增5例同團赴泰國被感染登革熱的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均為男性,年齡為20至40多歲,分別居住士林區及北投區各2人、大安區1人。北市衛生局接獲通報後,即進行疫調、動員社區孳生源清除與化學防治。
北市衛生局表示該團共31人於7月30日出境至泰國,30人於8月9日返國,1人於8月11日入境,經北市衛生局疫調發現5名確診病例於泰國當地有被蚊子叮咬之情形,8月5至9日在泰國期間即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等登革熱症狀,返國後陸續於8月9至14日間採檢登革熱確診,其餘26位團員分別由居住地衛生單位進行健康追蹤,預計監測至返國後兩週。
據疾病管制署國際登革熱疫情監測資料顯示,截至112年8月5日泰國登革熱累計報告病例數計5萬9,372例,高於近4年同期,另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112年累計報告病例數已分別達4萬至8萬例不等。北市衛生局呼籲,暑假為國人出國旺季,惟東南亞相關國家登革熱疫情嚴峻,建議出國前備妥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核准之防蚊藥劑,並自備蚊帳,減少病媒蚊叮咬及感染傳染病之風險,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登革熱症狀,請儘速就醫。
北市衛生局表示112年截至8月16日下午5時,北市累計登革熱確診病例22例,含1例本土病例及21例境外移入,境外移入來源國分別為泰國6例、馬來西亞5例、印尼3例、馬爾地夫及菲律賓各2例、孟加拉、印度及越南各1例。
近期國內登革熱疫情嚴峻,且各地氣候炎熱時有降雨,有利於病媒蚊孳生及疾病傳播,加上暑假期間民眾入出境及往來各地頻繁,為降低登革熱流行風險,衛生局呼籲市民朋友落實「巡、倒、清、刷」,檢視戶內外周圍是否有堆置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盆及各式底盤、帆布、廢棄輪胎等,如有積水務必倒掉,讓病媒蚊沒有地方產卵繁殖,持續使用的容器請倒置或加蓋,並進行容器減量,相關資訊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官網/主題專區/傳染病預防/登革熱專區查詢(網址:[連結]),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新聞稿】臺北市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市府跨局處動員環境孳清、噴消,呼籲民眾落實「巡、倒、清、刷」
臺北市今(9)日確診一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112年首例,也是109年以來北市再現登革熱本土病例,該個案居住大同區,為十多歲男性,個案於7月21至23日有臺南市活動史,8月9日研判確診後,大同區立即成立區級應變工作小組,由區長擔任區級指揮官,蔣萬安市長隨後於同日下午邀集府內各機關召開應變會議。
臺北市政府表示,該個案於7月30日出現發燒、發冷、盜汗及倦怠等症狀,8月4日至醫療院所就醫後通報採檢,登革熱NS1抗原快篩陽性,9日經疾管署綜合研判為登革熱確診。臺北市政府衛生局8月4日傍晚接獲醫院通報後即進行疫調,於5-8日動員社區持續進行個案居住地半徑100公尺內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消,8日由林奕華副市長召開臺北市登革熱工作會報,9日疾管署研判確診後,立即成立大同區級應變工作小組,持續動員社區進行環境整頓及衛教,同時進行同住者3人及附近住戶健康監測,目前均無症狀。
臺北市持續落實社區孳清,截至8月8日大同區累計孳生源清除,查獲173個積水容器,其中5個為陽性容器,皆已清除或投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市民朋友落實「巡、倒、清、刷」,檢視戶內外周圍是否有堆置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盆及各式底盤、帆布、廢棄輪胎等,如有積水務必倒掉,讓病媒蚊沒有地方產卵繁殖,持續使用的容器請倒置或加蓋,並進行容器減量,另外出活動時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核可之防蚊藥劑,減少病媒蚊叮咬傳播風險。
因應國內外登革熱疫情嚴峻且國內疫情持續升溫,臺北市積極進行登革熱防治整備及應變作為,包括跨局處教育訓練及人力、防疫物資與工作流程整備,並召開跨局處行動及聯繫會議,暨副市長召開府級工作會報,檢視市府一、二級機關及學校登革熱防治整備及應變情形,另衛生局為提高醫療院所通報警覺,已多次函請醫療院所加強登革熱症狀警覺及落實TOCC詢問,適時使用NS1快篩檢側及通報,以縮短疾病隱藏期。
112年截至8月9日中午12時,臺北市累計確診登革熱病例16例,含1例本土病例及15例境外移入,北市府呼籲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或至臺北市登革熱NS1抗原快速檢驗試劑合約院所篩檢,並主動告知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等,相關資訊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官網/主題專區/傳染病預防/登革熱專區查詢(網址:[連結]),或致電臺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詢問。




























![我的E政府 [另開新視窗]](/images/egov.png)
